天然气价改短期破题难
导语:

张向东 余寒

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短期内破题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负责人11月2日对本报称,“天然气价格改革会逐步推进和完善,但这将是一个相对来说较长的时间,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在2012年年初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提出今年要“出台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这是自2005年国家发改委在一份文件中确定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方向以来,连续第七年提及天然气价改。不过,至今尚未有明确的改革方案出台。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天然气利用政策》,其中再次涉及天然气价改,内容涉及“将继续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理顺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建立并完善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等方面。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对本报表示,文件对天然气价格的表述仍然是方向性的,改革方案仍然含糊不清。中国的天然气定价要往市场化方向迈进,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天然气利用政策》中的一些政策导向,让刘毅军担心,由于目前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商和天然气主管道运输方仍是由大的石化集团控制,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可能会导致天然气生产和管道运输的利益绑定,进而阻碍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进程。

价改目标

早在2011年年底发布的《关于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国家发改委对天然气价格目标已有明确。该文件称,“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

一般而言,天然气价格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生产方的出厂价、管道运输价以及终端的地方门站价。目前出厂价和管道运输价均需要国家发改委核准,而地方门站价则由地方政府确定,不过国家发改委仍规定,地方政府在调整天然气门站价格前,涉及到城镇居民用气的,必须召开听证会。

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天然气改革最终目标意味着,未来国家发改委将管理管道价,而对于两头则放开由市场自行调配。

不过,过去几年间,天然气价格改革鲜有进展。自2005年国家发改委提高天然气价格之后;2010年6月只提高了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天然气价格试点,宣布在广东广西两地率先实施天然气改革试点。这一试点,也被认为是政府对未来中国天然气价改的方案的前期试验。

天然气价改试点方案称,天然气定价将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方法定价,以上海为计价基准点和可替代能源品种,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机制。同时以计价基准点价格为基础,考虑天然气主体流向和管输价格,确定各地门站价。

按照刘毅军的测算,如果采用与可替代能源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挂钩,中国天然气的平均终端价格将上涨0.6元到1元左右。以目前全国天然气平均价格2.28元计算,上涨幅度超过四成。

刘毅军说,目前定价方式,从资源配置上来说,很难反映市场真正的供需关系,会导致资源的错配。但天然气价格水平相对其他替代能源的价格水平长期偏低。由于其价格低,这不仅导致资源的无需利用,也不利于引导供应商开发资源,同时也会导致气荒的出现。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认为,考虑到竞争不充分的原因,天然气价格要最终放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定价机制就很好的,政府适度干预,在合适的环节逐步引入市场竞争,同时提高最终价格以反映资源的稀缺”。

艰难推进

不断出现的气荒现象和较低的终端价格是国家发改委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主要动力。中国天然气短缺的现象自2009年冬天开始凸显,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天然气短缺比例已经扩大到9.8%。而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预计,到2015年、2020年,中国天然气的供需缺口将达到30%、40%左右。

尽管如此,中国天然气的使用率仍然偏低,目前主要在各地省会城市使用天然气,地方县市使用天然气的仍然很少。国家发改委人士说,“我们国家的天然气现在根本不够使。老百姓还不许涨价,一涨价就不高兴。”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但消费量将突破13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比同期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率高5个百分点。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考虑到地方差异,目前在天然气定价方面,采取的是中央和地方分权的形式。国家发改委只管到一个省市的门站价,而再往下的具体区域内的价格,则是由地方政府确定。该人士认为,这样根据天然气资源贫富、管道运距以及使用量的不同来确定的价格,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

但过去几年间,政府一直声称的天然气价格改革,实际上成了平衡供应商和普通民众的调价手段。2010年11月,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5个月后,北京市就天然气涨价举行听证会,不过最终不了了之。

中石化有关人士对本报表示,“国家应该允许不同的价格出现,你的价格应反映你的账本。同时国家应该扶持不同类型企业的开发,因为不同的开发,大家的成本不一样。而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的气源,平均制定终端价格,这是一个双方谈判的过程。”

中石化运营着位于四川的普光气田,这是中国川气东送的气源地。普光气田总投资是324亿,据称国家的基准内部收益是12%,天然气出厂价由国家发改委核定为1.51元。据了解,目前我国西气东输每公里的成本为820元,川气东送的管道每公里成本则达到了1020元。

中石化上述人士说,“1.51元就是国家发改委按照不同类型来定的。我们是高含硫,我们就是1.51元,如果你不含硫你就定低一点。下一步应该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做。我们还是比较赞同的。”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认为,在市场竞争主体并不充分的情况下,采用上述方式,短期看是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但是长期看,则不利于市场化改革。他说,“就广东、广西单一管道输送的试点地区看,政府制定省级地区最高门站价时,背后是能将干线管道价格锁定,但本质上将出厂价和长输干线管道价捆绑在一起了,今后再想实现由市场主体竞争出厂价遥遥无期。”

中国天然气资源目前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巨头手中,无论是储量、产量还是管道输送,三大巨头都在占据绝对支配地位。刘毅军认为,目前垄断主体不断试图说服政府在规制改革中固化这种长期垄断局面,以实现天然气生产和管输捆绑定价。

尽管距离市场化的最终目标甚远,但国家发改委仍在寻找破题之策。今年八九月间,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等部门曾前往四川、青海等地对天然气价格和具体项目进行调研。

今年7月3日,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支持下,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天然气现货交易,这是中国首次采用市场化方式解决天然气动态调峰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铁男称,要积极利用市场机制,总结天然气现货交易市场经验,加快推进天然气市场的建设。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对本报说,“我们会坚定不移地推进石油天然气的价格改革。肯定要改,只争朝夕。”但业内专家对此表态却并不抱太大期望。

相关文章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